?發布時間:2022-07-28 ?瀏覽:
(大象新聞 河南交通廣播記者 張睿 栗倩 祐龍)
沿太行高速公路新鄉段,是河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沿太行高速公路的中段部分,是河南省交通運輸廳“雙千工程”重點建設路段。今年6月,隨著瀝青混凝土路面鋪筑完成,沿太行高速新鄉段品質工程的建設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一多次取得“樣板工程”的建設項目再次成為焦點。
沿太行高速新鄉段品質工程建設使用了哪些新工藝? “平安工地”和“樣板工程”是怎樣“煉”成的? 7月25日,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22項專利護航“百年品質工程”
沿太行高速公路新鄉段起于輝縣市黃水鄉老莊北與新晉高速交叉處,向西南沿太行山前布線,經輝縣市上八里鎮、薄壁鎮等,過峪河后于哭聯莊西出新鄉市,到達項目終點,路線全長29. 54公里。據了解,這個項目2020年3月27日開始施工,計劃工期34個月,預計今年年底通車。
為了提高項目建設速度,保證項目建設質量,項目人員大膽創新,積極使用新工藝新技術,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的新路子。通過開發智能噴淋養生系統、在料場頂部安裝自動化除塵噴淋系統,達到自動降塵效果。另外,箱梁施工時在梳子板內側安裝止漿帶,采用自動鑿毛機進行鑿毛,集料大棚之間安裝加熱裝置,箱梁底板、腹板、頂板全部采用胎架法施工,龍門吊安裝液壓彈簧夾軌器,龍門吊防沖撞裝置,護欄施工噴涂硅烷浸漬防水材料等,這些新工藝新技術的廣泛使用,使沿太行高速新鄉段品質工程的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
據不完全統計,兩年多來,沿太行高速新鄉段已申報發明專利6項,國家知識產權局均已受理;實用新型專利16項,審核完成已頒發證書11項。這些專利的申報與應用,為創“百年品質工程”打下了堅實基礎。
建設管理信息化確保“提質增效”
河南省第一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沿太行高速新鄉段一標項目副經理王超告訴記者,路面基層、面層施工采用全過程質量動態信息化監控系統,實現了施工管理的“標量化、標準化、智能化、可視化”。通過高精度GNSS定位、物聯網與云計算技術,采集拌和站配合比數據、運料車、壓路機、攤鋪機的位置信息,經過智能分析,對不符合要求的參數進行實時預警,及時采取糾偏或補救措施。該系統的實施應用,不僅豐富了施工質量保障措施,提升了施工管理效率,也為沿太行高速新鄉段建設長壽命、耐久性路面提供了有力支撐,保證了施工質量。
同時,將項目建設管理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基于釘釘平臺自主搭建“沿太行高速公路云管理系統”,實現項目建設進度、質量、安全、環保的在線管理,施工日志、安全日志、監理日志等資料現場實時錄入、線上審核、自動歸檔至“公路建設項目業務流程與檔案流程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
基層施工中高程控制的鋼絲繩張拉采用“拉力計”進行準確測量,保證鋼絲拉力,提高基層施工平整度;護欄施工采用護欄模板臺車,護欄施工中模板拆裝平穩,安全可靠,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風險。箱梁底板、腹板、頂板全部采用胎架法施工,鋼筋間距一致、尺寸精確、線性直順,有效確保了鋼筋保護層合格率;箱梁內模采用整體內模,利用卷揚機和自制的抽拉內模引導臺車對箱梁內模進行整體式抽拉,提高了施工效率;采用新型合成纖維吊裝帶吊裝梁體,避免對梁體的損壞;采用自動鑿毛機對箱梁頂板和濕接縫等處進行精細鑿毛,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結構物施工全部采用“二維碼”身份識別,提升了信息化施工水平;橋面鋪裝施工采用四機聯動及激光找平裝置,局部混凝土整平采用電動整平設備,大大提高了施工質量。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沿太行高速新鄉段根據混凝土用量較大、當地石料來源豐富的實際情況,實行石料和混凝土的自加工模式,加強了混凝土質量控制力度,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擯棄全采購模式采用租賃方式承建集料大棚、鋼筋大棚等,大大節約了臨建工程成本;進出便道及臨建場站路口,設置智能噴霧,根據車流量及時噴霧,保持道路濕潤不揚塵,同時安裝車輛噴淋清洗設備,確保進出車輛車輪、底盤清潔,減少對被交道路面污染;實行班前十分鐘安全教育提醒制度,有效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確保生產安全。
項目建設中取得“省級樣板工程”兩項和“項目樣板工程”五項佳績。其中,“省級樣板工程”為k0+955.5黃水河大橋29#橋臺錐坡和k10+098鋼筋混凝土暗蓋板通道;“項目樣板工程”分別為K3+567.675白甘泉大橋左幅8-4預制箱梁,K5+255牛家溝河大橋2-0、2-1立柱,K10+098暗通道,K19+924谷莊一號中橋右幅2-1預制空心板,K26+034.7主線跨被交道橋0#臺橋頭錐坡,彰顯了沿太行項目的責任擔當。
河南省第一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沿太行高速新鄉段一標項目經理 牛奇才表示,沿太行高速公路新鄉段連接八里溝、關山、寶泉、云臺山等多個景區的高速旅游道路,建成通車后將極大地促進南太行地區旅游事業發展,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對服務中原城市群建設具有重要意義。